行业动态
三季度31家中企实现IPO 募集金额222.74亿元
来源:中财资本 时间:2015-10-22
2015Q3,共计31家中企实现IPO,募集金额222.74亿元(见图1)。受7月A股IPO暂停影响,仅5家中企A股上市,募集金额11.73亿元,仅占三季度募集总额5.27%。港股市场24家IPO募集金额210.1亿元,其他市场足浴老字号重庆富侨成功澳洲上市,钜派投资纽交所上市。

图1 2012Q4—2015Q3中企全球资本市场IPO规模
本季度各市场IPO数量合计31家,环比下降81.87%。仅4家募集超过10亿元,募集超过50亿元仅中国通号一家。位于三四位的环球医疗及和美医疗均为从事医疗健康行业的企业(见表1)。
表1 2015Q3 IPO规模超10亿的中企
2015Q3 5家中企A股上市 IPO规模11.73亿元 股市持续低
2015Q3,因7月初A股再次暂停IPO, 5家企业于月初实现IPO;IPO规模11.73亿元(见图2)。

图2 2012Q4-2015Q3中企境内资本市场IPO规模
自2015年6月中以来,A股连续下跌有关部门积极救市于7月4日(周六)晚,国务院会议决定暂缓IPO并交由证监会执行,暂停后再融资也暂停。紧接着动员证金公司、券商等展开救市行动。
8月初再融资正式重启,市场并未出现政府设想的好转。在经历了8月上旬的短暂上涨后,8月18日上证突然暴跌收报3748.16点,下跌6.15%。此后上证连连下跌,8月24日更是下跌8.49%逼近3000点,创8年来最大跌幅。截止8月31日,上证依然徘徊在3000点附近。这正反映了政府强力救市给市场传递了一种短暂的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不可持续,因为政府毕竟只是在履行监管和控制风险的职责,未来市场的发展还得看资本市场自己的运行效果。
9月6日深夜,证监会发文表示,将研究制定实施指数熔断机制方案。次日,上交所、深交所以及中金所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就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为9月21日。9月全月上证依旧于3000-3200点左右横盘震荡。
预期将于10月召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会涉及到内外发展战略,众多的行业,但这些题材已经在牛市里得到了反复炒作。所以,虽然这是长期利好,但短期对股市作用有限。此外随着经济下行加剧,预计十月会有新的稳增长措施出台。
经历了股市的连续暴跌后,不仅抑制了行情的上涨势头,也为注册制改革的推出时间表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预计年内推出的可能性极低。然而这也为并购重组提供了机遇。
本季度A股IPO中,上交所实现1家IPO,募集2.58亿元;创业板上市4家,合计募集9.15亿元。5只股票全部于首日触及44%涨停。本季度5家新股全部于上市首日触及44%涨停,发行平均市盈率表现平稳。(见图3)

图3 2012Q4-2015Q3中企香港资本市场IPO规模
总计24家中企港交所IPO
今年三季度,港交所IPO表现平稳24家中企港交所实现IPO,环比增加6家;IPO规模207.1亿元环比减少73.62%(图4)。

图4 2012Q4-2015Q3中企香港资本市场IPO规模
本季港交所仅4家企业募集金额超10亿元,其中仅中国通号一家超50亿元。上述4家企业合计募集155亿元,占本季港交所IPO规模74.84%。A股IPO的暂缓短期内未对港股IPO造成影响。
本季,中国通号港交所上市发行价6.3港元/股,发行1.75亿股,IPO募集112.7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87.1亿元),为本季度全球范围内中企IPO募集规模最大一单。募集资金有30%用于长期科技研发、20%用作固定资产投资、20%用作境内外一般性收购、另有不超过20%用于投资符合政府政策的轨道交通领域的公私合营项目、及不超过10%用于补充运营流动资金。
美股市场本季仅1家中企上市 私有化预期暂未受到A股低迷影响
2015Q3中概股赴美上市仅1家。2015年7月16日,钜派投资于纽交所上市成为继诺亚财富之后第二个赴美上市的第三方理财公司。发行价格10美元/股,发5,300,000股美国存托股票,IPO募集5,3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2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仅上市一个月有余,钜派投资便被爆出销售的理财产品兑付失效,然而此次纠纷在今年年初就已发生,涉及金额近亿元。
尽管三季度起A股大盘表现疲软IPO暂停,但并对中概股私有化回归A股的热情造成影响。私有化本身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时IPO再次开启的可能性较高。此外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少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并未获得良好的估值,虽然A股近期表现不佳但同类公司市盈率、市值仍占一定优势。加之A股当前处于较低的位置,如果以借壳上市的方式回归A股,上市成本将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深交所也提出将研究特殊股权结构类企业,加快创业板改革创新。估值差异与政策利好,将推动中概股回归,也将推动更多优质互联网企业于境内A股上市。
其他市场中,成立10余年的足浴老字号——重庆富侨成功赴澳上市,发行价格0.5澳元/股,总计发行3,000万股,共计募集1,500万澳元。根据重庆富侨此次上市募资的计划,拟将所募集资金的73.3%用于在两年内开设直营门店,涉及资金额约为1099万澳元(约合人民币5385万元)。最新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半财年,TTC总运营收入达2025万澳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1224万澳元,同比增幅37%。期末现金结余1780万澳元。
本季IPO数量环比大幅下降
2015Q3 ,31家IPO中企中,行业分布:建筑建材数量最多,其次为医疗健康和制造业;在IPO规模上:机械设备、医疗健康及金融分列前三甲(见图5、图6)。
本季IPO规模前三甲:中国通号、国联证券及环球医疗IPO规模合计占本季中企IPO总金额的六成有余,且均为港股IPO。机械设备类仅中国通号一家IPO却成为规模最大的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健康类企业在数量及规模上均取得第二的位置。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人口的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国民经济水平及居民支付能力的增强。医疗健康领域存在众多可开拓空间,未来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图5 2015Q3中企IPO数量行业分布

图6 2015Q3中企IPO规模行业分布
港股市场成中企IPO主要市场
2015Q3,中企IPO募资主要在7个市场板块进行。由于A股IPO的暂停,沪深IPO仅占16%,募集金额11.73亿元,全部完成与7月初(见表2)。
本季度,上交所共1家企业实现IPO,IPO规模2.58亿元。
深交所创业板共计4家企业上市,IPO规模9.15亿元
共有24家企业港交所上市,IPO规模207.1亿元。其中主板18家,IPO规模201.55亿元,创业板6家,IPO规模5.54亿元。其中前四家(中国通号、国联证券、环球医疗及和美医疗)占港股总规模7成有余。港交所主板成为本季中企IPO规模最大板块。
其他境外交易所合计共2家中企IPO,IPO规模3.91亿元。
表2 2015Q3中企各主要交易板块IPO情况
2015Q3 港企IPO数量近期首次居一位 北京地区IPO募资规模最大
2015Q3,受A股IPO暂停影响内地中企IPO暂时放缓,因此三季度IPO中企主要来自香港地区,共计10家,IPO规模10.34亿元,虽然数量相对较多总体规模依旧偏小(见表3)。
由于总规模破10亿元的中企中有三家位于京,北京地区IPO募资规模居首。规模前四位依次为北京、江苏、广东及香港。
表3 2015Q3年各地区IPO情况